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福鼎市德成学校:山村里的一盏养正修德明灯

2023-10-25 09:32 闽东日报通讯员 林思翔  

从福鼎市管阳镇出发,沿着乡村小路北行,笔者就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昆村。

西昆村因孔子后裔聚集地早就远近闻名。近年来,又因一所学校在该村的兴办,使其知名度骤然提升,这所学校就是福鼎市德成学校。

(一)

德成学校是由张腾万等一批有识之士于2008年创办,后经福鼎市教育局批准,成为一所民办非营利性全日制初等教育学校。教学楼前的操场正中耸立着一尊高大的孔子全身塑像,上方“明德、博学、笃行、志成”校训八个大字闪闪发光。大楼的门墙和回廊墙壁上皆书写、张贴着国学经典名句,图书馆书架上排列着大量传统文化书籍。学校还设有琴房、书法练习室等。校园整洁清爽,井然有序。师生们遇到我们颔首微笑,他们彼此相见则鞠躬致意,彬彬有礼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随处可感。

来学校那天,正赶上办学15周年庆典活动。老师带领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举办了一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演出,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德成学校努力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将体制内初等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这是这所学校的突出特色,也是它倍受人们青睐的一个亮点。学校除了让学生学习规定的必修课外,还开设国学课程、劳动技能课和第二课堂等,不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还学习为人之道,体验农耕文化和琴棋书画,以促其全面发展。

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孝亲尊师夏令营”活动,并参与西昆村祭孔典礼,用多种方式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学生的养成教育实践中。学校教育学生弘扬儒家精神,以圣贤为榜样做人做事。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守规矩、懂礼貌、求上进的操行,为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打下根基。有些原先顽皮、不听话的孩子,进入学校一段时间,融入集体后,也有了明显变化。校名德成,既取孔子77代孙之名,又蕴含“君子进德修业”之意。

办学15年来,学校培养了500多名学生。这里出去的学生,上初中后在行为规范、文学基础和才艺能力方面普遍表现出优势。

(二)

德成学校是一所民办公益学校,不收学生学费,办学经费比较紧张,但有一支热心传播传统文化和乐于行善的志愿者队伍在支持着。这支先后达15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发善心、做善事,不仅帮学校做义工,为学生服务,而且还多方努力为学校筹集经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办学精神,在德成学校感召了一批志愿者,他们中有本省、本地的,还有不少是来自外省的。来自浙江的张兰英女士,2009年就来德成做义工。还有陈少仙女士,也是浙江人,2010年,当她得知学校基建遇到资金困难时,不仅自己捐献爱心款,还到温州、沙县等地筹集了近百万元资金予以支持。

学校像张兰英、陈少仙这样的志愿者还有不少。有的家长也加入志愿者队伍,她们兢兢业业地为学校做后勤工作,奉献一份爱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孔子第72代孙孔夏香老人,为在西昆传承儒学和办好德成学校,派人到全国各地传统文化的私塾、机构学习取经,并从物质和精神上予以学校多方支持。

德成学校有一支热心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用仁爱之心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国学课教师林洁,来校十多年了,在教学实践中她对国学于童蒙养正教育的意义深有体会。她说:“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论语》《三字经》《朱熹家训》等国学经典,优秀文化种子悄然植入学生心间,开启他们人生智慧的大门,让学生变得优秀,我感到很欣慰。同时自己也获益不浅。”她与丈夫都在学校当志愿者,其女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从小“孝亲尊师”,如今已进入高校深造。林洁老师是“福建省邓昌朝劳模工作室”特邀讲师,也是福鼎市社区学院《国学讲堂》特聘讲师,她走进乡村、学校、企业等,开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至今已100多场。

在德成,师生友好相处,彼此关系融洽。每天一小时早课,校长与老师共学传统文化,做到“日日新”。学校建议老师要读300本中外名著,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同时要求老师仪表端正,谈吐有致,处处体现为人师表。张校长说:“我对老师的要求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就是一件事,那就是每个老师视学生如子弟,对每个学生有平等的爱心。”

(三)

德成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每年重阳节等节日来到时,学校都组织学生到村里慰问老人,体验“孝文化”,让孩子从小懂“孝道”。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农耕文化,让他们“习劳知感恩”。学校还聘请一些专家名师到校开设书法国画、围棋象棋以及太极拳等第二课堂,加强对学生才艺特长的培养,以拓宽视野,提高素养。

学校还组织师生到西昆村开展祭祀孔子活动和茶旅研学、孝敬老人、垃圾分类、“六艺”体验等公益活动,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心中,并与乡村的文化习俗相融合。

德成学校办学15年来,风雨兼程,一路前行,得到了各级党政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不断发展壮大。从创办至今一直担任校长的张腾万深情地说:“15年来,汇万人之爱心,聚众人之智力,成就一所公益学校。旨在留住乡村教育之根,发扬乡村文化之魂。未来,路很长,继续努力中。”张校长除倾力办好德成学校外,还在筹建一所书院,他希望通过多种渠道,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地润泽百姓,让民族的根和魂深深地扎进中华大地的沃土中。

来源:闽东日报通讯员 林思翔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林珺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