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五一长假患上“节日心理病”?快收好这份心理调适指南

2020-04-30 11:38 人民网  

漫长的居家隔离生活之后,五一长假将来临,很多人都做好了出门游玩的准备。但是,长假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一点常常被忽视。那么,假期中究竟会出现哪些心理症状呢?应该如何调节?

刘桂萍 摄

节日心理失调症

五一长假正值疫情期间,在一定的压力及负面情绪影响下,个体容易产生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并出现一些应激反应。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大脑中枢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建起了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这时突然放松抽离下出来,反而感到不适应,这种现象叫“节日心理失调症”。

因此,假日来临之前,大家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学会积极的心理自我调适,注意劳逸结合,使自己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中。长假期间,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例如外出踏青、听听音乐、看几部电影、读几本好书等,都是很好的休闲方式。如果是平常日子,也可以找几个好朋友聊聊天。但在疫情期间,还是要减少聚会,尽可能单独活动,这也是对自己适应能力的锻炼。通过这些安排,可以让自己从高度紧张的模式中慢慢放松下来,真正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享受美好生活。

旅游精神综合症

节日期间,很多人选择通过旅游行来放松身心。有些人可能会在出行途中出现失眠、胸闷、精神紧张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之前缺乏睡眠、过度疲劳产生了严重的精神障碍,心理学上称之为“旅行性精神综合症”。

刘桂萍 摄

如何预防“旅行性精神综合症”呢?建议出游者外出时要做好自我保护与调适:①旅游行程的安排适当调松,不要过满;②注意及时休息,维持身体机能的平衡;③睡眠质量欠佳者,可以在睡前喝些牛奶或者洗个热水澡;④出游时可随身携带一点镇静药,对年老体弱者则建议最好不要进行长途旅行。

节后恐惧症

长假刚刚结束时,大家都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上学上班难免不适应,出现焦躁不安,无心学习或工作,甚至失眠、胃口不佳等状况,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作“节后恐惧症”。无论是节前心理失调症,还是节后恐惧症,都是由于打乱了自己已经适应的生活规律,出现一时不适应的结果。

远离“节后恐惧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假期开始前,可以进行心态调节和行为改善,适当转移自己的“假日期盼”心理,提前进行“角色转换”。

第二,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时应克服放纵的心理和行为,切忌暴饮暴食、过量饮酒。游玩或娱乐时切勿通宵达旦,掌握好时间,保证每天有充足的8小时睡眠。

第三,娱乐项目应该安排于假期早段,最后几天应尽量保证休息、调整心态、适量运动、恢复较为规律的生活。

对于刚刚度过漫长居家隔离生活的人来说,五一长假无疑是放松心情的大好良机。因此,大家应该忘掉烦心事,做些轻松的事情,适当地放松紧张已久的神经。但是目前疫情尚未结束,节日休闲之余,也应做好个人防护,出行注意个人卫生,减少聚集,安全第一。

总之,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度”,休息时要放松,但放松不等于放纵;工作时要有适度紧张,但紧张不等于应激。只有这样,在生活中才能应对自如,避免产生各种心理失调症。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吴瑞华进行科学性把关。)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