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福安山区的这个水库,是60多年前小红领巾捡废品捐建的!

2020-09-14 16:51 闽东日报见习记者 吴枋宸 文/图  

仲秋时节,走进群山环抱的福安市溪柄镇斗面村,沿闽东苏区纪念馆后山石阶拾级登上龟山顶,一方碧水“红领巾水库”映入眼帘。

红领巾水库纪念碑

这座由福安人民自力更生建造的水库,承载着当年红领巾“以我所能尽责任”的精神。1958年斗面建设水库,红色苏区柏柱洋的红领巾们倡议通过捡废品、树根、积攒一分分钱,捐献建造,倡议得到了福建省少先队员的热烈响应,全省一千万少先队员纷纷参与 “每人捐献一分钱”活动,积水为海、集腋成裘,累计捐款10万余元,支援水库建设。为纪念这一壮举,柏柱洋人民将水库命名为“红领巾水库”,其精神至今影响着一代代闽东少先队员。

红领巾水库

在溪柄这块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止于此。“挥镐举锄人定胜天,劈山筑坝龙王缴水”。在“闽东红旗渠”茜安水利渠首旧址上一副充满豪情壮志的对联,仿佛让人看到了60年前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一万多人你追我赶,处处红旗飞舞,银锄闪动,铁锹迸出火星,劳动号子震天响……1958年,福安大兴水利建设,在那个交通不畅、缺乏机械的年代,勇敢的闽东苏区人民秉承着“艰苦奋斗、万众一心、矢志不渝、惠泽人民”的精神,顶烈日、迎寒风、战洪水、凿岩壁,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以冲天的干劲,在长达65公里的工地上,鏖战150天,创造了一个传世佳话!工程当年建成通水,并取渠首渠尾两村名各一字,“茜安水利”故此得名。

如今的茜安水利,在经多次改造扩建后,引水供应湾坞半岛,支撑千亿产业集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从初建时的百废待兴到而今的欣欣向荣,福安人民在见证产业因水而兴的同时,也感受着茜安水利带来的生态之美。

茜安水利文化主题公园

茜安水利文化主题公园

2018年,溪柄镇依托茜洋溪和茜安水利工程建造了茜安文化主题公园,园内河畅水清,绿树婆娑,并配套建有水利文化主题浮雕、滨水步道、休闲活动广场等。“现今,茜安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进一步推进溪柄镇水文化建设,我们在园内茜安水利渠首增设了水利文化长廊,重述红旗渠水利精神,弘扬水利文化,普及河长制、水资源与水利知识,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水利文化,提升爱护水、保护水、珍惜水的意识。”福安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漫步于茜安溪畔,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岸边连绵的景观带相映成趣,周围鸟语花香,一步一景,处处如画。

茜洋溪

茜洋溪

生态文明,水利先行。2018年,福安市以成功入选为福建省第二批综合治水试验县为契机,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景观休闲”的治水理念,在茜洋溪畔开工建设茜洋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从生态清淤、生态补植、冲砂闸闸门更换、硬质堤防柔化、设立沿线古树保护标识、新建生态亲水节点、新建巡查步道、改造滚水坝汀步、新建下河台阶、新建防冲护岸、新建生态护岸、设立河道保护标识牌等多方面入手,软硬兼施,实现“工程治水”与“生态治水”二者兼顾,补齐水安全短板。

“茜洋溪安全生态水系的建设主要通过还原生态河道、打造溪水景观的方式,倡导以生态的方式治理水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让茜洋溪的水真正“活”了起来,逐步建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溪柄。”该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茜洋溪通过中小河流治理及安全生态水系项目的实施,防洪设施得以完善,生态景观得以提升,后续流域河道管护也必须提质提效。治水理念转变随之也带来了工作方式的转变,为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有关精神,2019年12月福安市成立溪柄镇综合治水服务中心,推行乡镇标准化河长办建设,重点服务茜洋溪流域管护,打造茜洋溪综合治水示范流域。据该负责人介绍,溪柄镇服务中心的成立,是福安市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出拓展水服务领域的新思路,也是服务地方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维护河湖健康,促进治水的常态化和长效性,推动辖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去年8月份开始,溪柄镇成为福安市试点改革地之一,将河长制专管员队伍委托第三方进行管理,推行河湖物业化管理,负责所管辖河道的日常巡查与信息反馈、配合相关部门现场执法和涉水纠纷调处、引导公众参与等工作。经过一年的委托管理,溪柄镇在推动河长制工作上变得更加高效,真正将护河管河责任落实到第一线。

城市因水而美,更因水而兴。福安这座“山水之城”,正是因为有了水的浸润,才显得更加灵动生机。溪柄镇全力推进综合治水工作,不仅让福安有了治水“金字招牌”,也让“幸福河湖”逐渐具象化,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