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日,蕉城区洋中镇东山村这个千年古村里格外热闹,因为一辆“大篷车”的到来,让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围观,犹如赶集般兴奋。宁德交警全域“线上微直播+线下大篷车”农村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由此正式开启。
“我们希望真正打造群众看得懂、听得进、接地气的花式普法形式,为美丽乡村发展创造更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据此次活动的策划者——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级警长王炜介绍,2021年以来,宁德交警放眼乡村振兴大局,着力实现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脱贫”,因此结合全市女骑队伍特别推出此次活动。
大篷车“化身”可移动交通安全课堂,喜闻乐见的宣传不仅入耳入脑还入心。2021年12月23日,活动第九站走进古田县坂中村,至此巡回九县(市、区)后完美收官。值得一提的是,直播活动被CCTV今日说法、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采用宣传,线上微直播围观人数高达100多万,现场受教育人数3000余人,发放宣传单5400余份,赠送安全头盔500余个、交通安全小礼品3300余份。
交警工作中的那些“招”
全方位展示 零距离观摩
“您好,我是洋中交警远程执法中心的执法人员,‘闽JKXXXX’的车主请马上驶离,将车停到指定停车位,否则我们将依法进行处罚。”2021年9月3日10时,在洋中交警中队远程执法系统操控室,直播的镜头对准了正在利用“三位一体”远程管理系统劝离违停车辆的警员。
当时,远程管理系统的屏幕上显示,在洋中镇区中心路段,一辆白色小车正停在道路中间。警员的提示语,很快从路面上的广播播出,车主立即进行了回应,并及时将车辆驶离。“这给我们及时纠正交通违法带来了不少便利,即使违停车辆不作出回应,我们也能以此第一时间锁定违法证据,依法作出处罚。”警员介绍道。
在巡回宣讲福安站现场,一场交通现场处置演练,展示了一组酒醉驾查处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时的“教科书式”处置。以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教育群众做文明的交通参与者,遇到民警执法执勤要积极配合,知晓违法犯罪的成本和后果。
除此之外,周宁交警的无人机喊话,柘荣交警的乌篷船“小喇叭”喊话……这些交警部门日常工作中创新推出的交通管理模式或交管工作流程,都在活动过程一一展现,不仅拉近了警民关系,也因“零距离”了解这些执法“神器”的“威慑力”,让广大群众及网友面对交通违法“望而却步”。
“以前我们只是听说过‘三位一体’,这次等于是近距离了解了,执法公开透明,也督促着我们更好地守法。”观看了“三位一体”执法全程后,网友“大块头”在直播间留言说道。
违法行为带来的那些“险”
震撼逼真 触目惊心
用西瓜模拟人的头部,将西瓜放置在安全头盔内部,交警手持锤子砸向“戴”头盔的西瓜,经过多次击打,头盔内的西瓜仍旧完好无损;再砸向一个没“戴” 头盔的西瓜,西瓜瞬间被砸开……
2021年11月25日,宁德交警全域“线上微直播+线下大篷车”农村交通安全巡回宣讲第四站走进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现场进行的趣味西瓜戴头盔模拟演示,让广大群众纷纷直呼“触目惊心”。“太直观了,刚刚真的吓了一跳,我深深感觉到了骑车时佩戴安全头盔的重要性。”村民刘老伯心有余悸地说道。
在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的宣讲现场,一场安全小实验,也引来了上百位村民的好奇围观。周宁女骑“鲤·想”交通安全宣讲小分队队员提前准备了三个模特,分别为不戴头盔、戴半盔和戴全盔的模特,一辆小车以20码速度分三次撞击三个模特,通过未佩戴头盔模特和正确佩戴头盔模特的受伤情况说明佩戴安全头盔重要性。
“太震撼了!这么近距离的观看,让我直观感受到了不佩戴安全头盔的危害性,比起以往的交通安全理论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更为入脑入心。”现场真实再现交通事故发生时的惨烈场面,让村民李先生深有感触。
不系安全带、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体验者均在模拟体验中找到了答案。“我们希望体验者能逼真地感知到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后果,以此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基本常识,植入平安出行理念。”王炜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寿宁县西浦村,交警还组织群众观看大篷车播放的寿宁方言版沙盘定格动画。去年6月,寿宁公安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女子骑行中队中队长徐晓宇结合当时开展的“一老一小”主题宣传教育,利用人仔模型和自制农村道路沙盘拍摄创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微视频,在全国尚属首创。视频中,除了让玩具小人“动、哭、笑”,还以“回忆”视角讲述“我”童年发生的“悲伤故事”,将交通安全常识融入到浅显易懂的小故事中,让现场群众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增强平安出行的意识。
广大车主常遇的那些“事”
一站直达 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
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少误工时,把“放管服”便民利民政策送到百姓“家门口”!开展车驾管便民服务活动,是宁德交警全域“线上微直播+线下大篷车”农村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柘荣交警将流动车管所“开”到了活动现场,为当地群众答疑解惑,办理车管业务,提供“零距离”服务。在民警和辅警现场手把手指导下,村民黄先生不到两分钟便在手机上取得了交警部门出具的“机动车驾驶人安全驾驶记录情况”证明,这让他激动地连呼:“太方便了!”
与黄先生情况类似,到柘荣工作10余年的张先生现已定居柘荣并取得本地居民身份证,但其A2驾驶证仍是外地老家的,感觉不太方便。在流动车管所,他申办了驾驶证转入柘荣业务,仅用了十来分钟,一本崭新的机动车驾驶证便送到了他的手里。
三轮车最大的使用群体就是在农村区域。在屏南县龙潭村活动现场,屏南交警设置了农用三轮车安全义诊区,请来三轮车修理师傅检查三轮车的安全机件并为车辆贴上反光贴。
活动走进古田县坂中村时,也将机动车报废便民服务“送上门”,方便村民现场报废车辆,达到遏制报废车、无牌无证等废旧车辆上路行驶,从源头上净化交通环境的目标。
王炜告诉记者,将便民服务融入巡回宣讲活动,延伸了服务半径,有效避免群众来回奔波,减少往返支出,切实为群众带去温馨的车驾管业务服务和生动的法律知识,使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生活中常遇到的那些“坑”
互动体验得“真知” 活动现场“涨知识”
被伪造成“奶茶”“跳跳糖”的新型毒品,各类禁毒仿真模型以及禁毒模拟VR体验装备,反诈神器“金钟罩”……在巡回宣讲的活动现场,福安交警联合当地派出所,设置了禁毒、反诈宣传互动摊位,或将电信诈骗的危害、类型传递给群众,提醒群众保护个人隐私、保障财产安全;或普及毒品种类和吸食毒品的危害等知识。
柘荣县宅中乡西坪村活动现场,设置急救知识普及区,骑行队员以及蓝天救援队员就各种常见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措施进行了讲解,并通过实际演示,帮助大家进一步掌握急救技能。“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练习,我学会了如何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学习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救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村民王大姐说,这次活动,给她们这些交通相对闭塞、医疗条件相对匮乏的村庄里的人们学习了很重要的一课,提高了她们自救互救的能力。
在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的同时,不仅融入反诈、禁毒宣传等互动体验创新宣传方式,还将急救等知识带到现场,成为宁德交警全域“线上微直播+线下大篷车”农村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的亮点之一。“交通宣传,又不局限于交通宣传。在我们的活动中,能把交通知识带到群众‘心坎’上的同时,带给他们更多的保障自身权益的警醒,以及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医疗急救等方面的安全常识,也是我们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王炜表示,希望“大篷车”能将更多“百姓所需”带到百姓中间,载着“鱼水深情”开得更远,也让此次活动得到更有意义的升华。
来源:记者 吴宁宁
编辑:苏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