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激发斗志 奋力谱写“宁德篇章”
— —市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参观摆脱贫困主题展览系列报道①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增强宁德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的政治担当,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市委决定,1月14日起组织市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员工等,前往摆脱贫困主题展览参观学习。本报即日起陆续刊发参观摆脱贫困主题展览系列报道,营造全市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的浓厚氛围。
一张蓝图绘到底,打赢脱贫攻坚战。
宁德摆脱贫困的历程,彰显了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真理力量,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展现了闽东人民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战胜贫困的生动实践。回望过往的摆脱贫困之路,我们心潮澎湃;眺望前方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壮志满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不断增强宁德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的政治担当,进一步将全市上下的思想、意志和行动统一到“两个确立”上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步调一致向前进,市委决定组织市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员工等,前往摆脱贫困主题展览参观学习——
回望过往奋斗征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连日来,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委讲师团等20多个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前往参观摆脱贫困主题展览,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学习领会新思想,深悟历史经验。
摆脱贫困主题展览,以时间为轴,分为“越过温饱线”“蓝图绘到底”“打赢攻坚战”三大展览板块,共16个单元。通过图文展板、实物展陈、模型展示、场景还原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巧妙地将文字与图片、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既反映工作历程,又克服展板的单调呆板;既反映贫困的过去,又展示探索的艰辛,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三十年来全市上下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引下,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
“三进下党”“茅草房改造”“连家船民上岸”“整村异地搬迁”……参观过程,仿佛穿梭在时空隧道中。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段段纪实的文字,瞬间将参观者带回到我市精准扶贫的工作场景中。
“这个是还原寿宁下党鸾峰桥的场景,大家感兴趣可以走上去看看,感受一下。”随着讲解员的解说,大家纷纷走近鸾峰桥还原场景。“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奋斗,如今的下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亲们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在脱贫攻坚中展现了以干得助、久久为功、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力量,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市委文明办综合科科长卢旭锋感慨道。
寿宁县下党乡 缪福森 摄(资料图)
观展过程中,大家在每个单元前驻足停留,仔细观看,认真了解闽东三十年摆脱贫困的每个阶段,细心品读每张图片背后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用心感悟闽东人民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的脱贫攻坚精彩答卷。
久久为功成就“宁德模式”
时光回溯,三十多年前的闽东是什么样子?9个县有6个是国定贫困县,52个乡镇是省定贫困乡镇,农村贫困人口超过70万人;交通发展滞后,被戏称为“闽东老少边,公路绕山边。铁路沾点边,坐车一路颠”;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地区生产总值长期排在全省末位,被称为黄金海岸线上的“断裂带”……
脱贫攻坚越“事艰”越要“有为”。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提出了“滴水穿石”精神和“弱鸟先飞”意识,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脱贫方针,培育了“把心贴近人民”的干部作风,留下了“四下基层”的工作传统,带领闽东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掀开了扶贫开发事业的新篇章,给宁德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理论财富和实践财富。
三十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以坚定的政治站位、强烈的使命担当,始终将摆脱贫困历史使命扛在肩上,秉承“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2020年底,我市7.2万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退出”,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实现“摘帽”,顺利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交付的“摆脱贫困”历史重任。
在福安下岐村主村对岸,船民安居工程点启用。福建日报 图
“经过三十多年的接续奋斗,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脱贫不是一劳永逸,我们应继续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留下的好思想、好方法,发扬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谱写‘宁德篇章’。”市委统战部四级调研员夏敏说道。
离开宁德后,习近平总书记依然对宁德发展高度关注、寄予厚望,在宁德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关键节点都对宁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宁德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与赤溪村村民连线,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带给赤溪村更大的动力,如今的赤溪村日子越过越红火。2019年,下党乡实现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下党乡亲备受鼓舞,坚定信心接续奋斗,书写了乡村振兴的“闽东样板”。
“去年7月,寿宁下党被选作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的分会场,说明我们的扶贫模式得到了认可,这次峰会无论是对下党来说还是对宁德来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教师,要更进一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向省内外以及海外的学者加以介绍宣传。”市委党校副教授兰光其说。
下党作为国内五个分会场之一,再次吸引世界目光,通过“宁德窗口”,中国故事再次享誉世界。“我市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传承历史文脉,激活文化资源,播撒文艺芬芳,建设文化宁德。踏上新征程,作为宣传战线的干部将担当作为,大力弘扬和宣传闽东革命思想,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文化产品,进一步将‘闽东之光’传播开去。”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杨锋说。
“闽东之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对闽东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的形象概括和生动比喻,成为不断激发闽东人民蓬勃奋进的动力,我市极富特色的闽东文化已融入宁德发展的血脉里,滋养丰润,推动发展。
久久为功,功到自然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闽东跨越了这一条‘贫困线’,若能继续卧薪尝胆,矢志如初,再接再厉,奋斗不息,必能摆脱贫困。”如今,闽东人民如期摆脱贫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成就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个典范”。
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写在闽东大地的四个大字,承载着闽东儿女的美好愿望,写就了逐梦山海的宁德故事。
宁德上下牢记嘱托,经过全市人民三十多年的努力,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获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常重要的任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我市提出“建成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定位,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一核两廊五轴”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的战略定位,为新的征程指明方向。
东风又起催奋蹄。闽东干部群众以此次“摆脱贫困”主题参观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鉴往知来中奋力前行。
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经济稳定发展是社会稳定、人心稳定、政治稳定的基础,我们要牢牢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
“作为一名贸促会的干部职工,在新的一年里,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弘扬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立足我们贸促会的实际,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企业服务保障,深入抓好贸易投资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宁德市贸促会四级调研员李惠森说。
市自然资源局干部邱豪佺说:“当前成绩来之不易,更让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作为一名自然资源系统的年轻干部,更应该从“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立足宁德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聚焦急难愁盼,着力释疑解惑,突出提质增效,在规划设计、用地报批、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作出应有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如总书记所言,‘经过几年的努力,闽东的山会更青,水会更绿,人民会更富裕’。作为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以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蕉城区生态环境局分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细俊说。
历史启迪当下,更昭示未来。面向新征程,闽东人民定当用好“摆脱贫困”主题展览这个“红色基因库”,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再出发,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
来源:闽东日报 记者 张瑜 叶陈芬
编辑: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