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宁视频•面孔丨刘细秀:重走海丝路福船宁德造

2024-02-28 17:49 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人 · 生活 · 宁德

〔 第247期 〕

人物:刘细秀

籍贯 | 蕉城

职业 | 水密隔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宁德造”仿古福船开到新加坡啦!由宁德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基地承建的世界最大仿古福船“福宁”号,春节期间历经10天航行,从广州启航顺利抵达新加坡,完成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之旅。接下来福船拟前往马六甲海峡,再续“海丝”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年近七旬的刘细秀全程参与了“福宁”号建造,并担任“总师傅头”,今天,我们重温一下“宁视频·面孔”栏目的专访。

水密隔舱和舵,是中国古代船舶的两项重大发明,是“福船”两大特色。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艺大约发明于唐代,千百年来,该技艺被广泛应用于渔船、货船、战船。蕉城漳湾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由泉州传入宁德,迄今已有650多年历史。2008年,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福船技艺正在渐渐走出历史舞台,濒临消亡。在漳湾,精准掌握这门技艺的师傅也都年岁已高。刘细秀是水密隔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19岁开始当学徒学福船制造技艺。他说:“现在水密隔舱技艺的传承人只有十几个了,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传承人了,年轻的传承人不多了,这个工艺不是赚钱的项目,所以说就很难吸引年轻人来学这个技术。”

为了保护和传承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刘细秀通过制作船模作为水密隔舱技艺的展示载体,同时去各个学校为学生传习授课和实践指导。除此之外,他还想写一本水密隔舱技艺的书,把这项技艺的技术特点等详尽记录下来。刘细秀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对这个老祖宗的宝贵技艺感兴趣,把它学习传承下去。

统筹  / 陈小虾

编导  / 吴圣锦

摄像 / 郑镇 吴圣锦 左雨棠(实习)

剪辑 / 吴圣锦

栏目包装 / 李婧 陈景平

监制 / 缪洪通

总监制 / 郑承东


感谢关注《面孔》栏目,如果你的身边有从事特殊少见的职业或者是有正能量的人、工匠和手艺人、有趣有故事的宁德人(新宁德人),欢迎推荐给我们,邮箱nspmklm@163.com,我们希望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故事能够让更多人倾听!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编辑:陈娥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