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三产三新三链” 融合 |古田:特色食用菌产业“链”起富民兴村

2022-03-11 09:46



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银耳产房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在古田县大桥镇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银耳出菇车间里,一朵朵雪白的银耳恣意绽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建设“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的决策部署,加快食用菌产业三链融合探索,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古田县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和资源禀赋,确定了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围绕“打造乡村振兴三链融合样板县”总体目标,以产业振兴统筹推进“五个振兴”,致力于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古田模式”。

古田全景

着力强链壮链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体系

在古田县吉巷乡前垅村的菇棚“光伏+”项目建设现场,一排排现代化菇棚甚为壮观,但眼前的大棚与传统食用菌大棚并不相同。成片的太阳能光伏板在棚顶整齐排列,组成一个巨大的蓝色“保护伞”,“伞下”是一排排现代化的猴头菇生产综合基地,菌棒架上是一排排茁壮成长的猴头菇。项目通过“拆旧建新、菇光互补”的模式,实现了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具有良好的效益。

中国(古田)食用菌大会

“提升改造后的菇棚更方便菇农生产种植,产量与传统菇棚相比提高10%,光伏发电更是‘全年无休’,延伸了菇棚的产出效益,每年可为村财增收3.5万元。”前垅村党支部书记倪泽峰高兴地表示,通过这种全新的模式,村里的菇棚板上发电,板下种菇,实现了光能和土地集约化、立体化综合利用,土地综合利用率提高25%,真正实现了菇农、村集体和光伏企业的“三方增收”。

打造菇棚“光伏+”示范基地是古田县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强链壮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该县紧扣市委发展“8+1”特色产业部署,坚持“夯实产业链前端、做强产业链中端、发展产业链末端”,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在食用菌生产的源头——菌种方面,该县以创建国家质量检测中心为契机,依托建设总投资3亿元的中国·古田食用菌菌种科技园,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全国多菌类食用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菌种供应中心,启动特色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开展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分子育种、菌种生产质量全程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在食用菌生产方面,该县在全力推进标准化菇棚改造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移民农业科技创业园、凤埔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大东地区香菇产业园项目,并计划在全县建设100个优质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出口示范基地。同时,结合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扩面提质”行动,推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抱团发展模式,带动产业链前延后伸,助力乡村振兴。

着力优供兴市

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力的供销体系

在古田县凤埔乡食用菌产业园区的福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对海鲜菇进行挑拣包装。该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菌种培育、食用菌储藏保鲜、营销、初加工及智慧管理与展示为一体的科技型现代农业企业,是我省最大的袋栽海鲜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和全国海鲜菇工厂化生产五强企业。

“银耳姐姐”直播中

“我们的食用菌产业园区目前已入驻福泉鑫、富康、禾兴、绿华等多家食用菌生产企业,涵盖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凤埔乡党委书记蔡欣介绍说,为更好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凤埔乡还在凤埔食用菌产业园区内新建了一座社会化服务中心。该中心按照“1个平台+N项服务”的目标定位,为农户开展菌包生产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种植保险服务、技术培训服务、劳动就业和销售服务。投入运行以来,该中心服务凤埔及周边5个乡镇1500多户农户和30家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口碑。

农产品既要“保质量”,更要“拓市场”,为打造现代化食用菌产品供应链系统,古田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优化供应网络。规划建设中国(古田)菌需物资园,规范菌需物资供应市场;申报筹建全国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鼓励企业参与制订各项食用菌标准;启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培育一批食用菌企业标准“领跑者”,力争培育食用菌标准化企业10家至20家,实现食用菌质量安全追溯覆盖度90%以上;大力开发食用菌即食食品、保健品、素食品、日化品等,有效提升下游产品供给能力。

——完善物流网络。规划建设中国(古田)食用菌物流园,满足古田食用菌买全国卖全国的功能需求;畅通县内物流网络,建立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与销售一体化物流模式;建立健全冷链物流园,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构建菌种、菌包、鲜品等冷链物流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四级节点布局体系。

——健全营销网络。规划建设中国(古田)食用菌“三链融合”产业园,引进汇聚全国各地食用菌供销、科研与服务等企业,打造全国食用菌产品集散中心,形成以中国食用菌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经济圈;谋划创建古田县食用菌大学生创业园,规划建设中国食用菌直播第一村,培育“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营销人才;发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作用,推动食用菌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布局,拓展海外市场。

着力挖潜增效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体系

机械化菌包生产

走进福建美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精品干货、冻干银耳、曲奇饼干、手工皂等各类产品琳琅满目,包装也各具特色。“卖产品更要卖文化。只有创优品牌、厚植文化,才能深入挖掘食用菌的多种功能、多重价值,全面提升企业产品的价值链。”美唐公司总经理许向秒介绍说,公司作为一家食用菌产业创新型企业,在入驻古田食用菌百亿产业园(北区)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已形成银耳种植、银耳产品研发、精深加工、销售、银耳文化推广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作为未来古田食用菌产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主力军”,古田食用菌百亿产业园是一个以食用菌二产为主导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创业平台,以“3+N”园区发展模式运行,即东区、西区、北区三个食用菌加工集中区以及前垅移民科技创业园、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N”个食用菌加工集聚点。其中,东区作为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初加工、冷链仓储、筛选包装和配送运输基地,现有120多家企业;西区定位为食用菌产业精深加工专业园区,已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今年将陆续投产;北区坚持创新驱动、服务推动、智能化改造,逐步突破产品精深加工瓶颈,带动食用菌产业二产提速发展、提质增效。

为助推三产融合,做活“一流产业”,古田县还在数字赋能、科研赋能、品牌赋能、文化赋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引育电商人才,将食用菌产业融入“数字古田”建设,古田县扎实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现已建成1个县级“村淘运营中心”、51个“村淘服务站点”。同时,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打响“十方田”区域公共品牌,准入160多品类、400多种农产品入驻平台,授权64家企业及合作社使用。在县级食用菌电子商务创业园,共培育了电商企业412家,电商店铺2743家,举办电商直播导购、企业品牌营销等培训班61期,发放职业培训证书4309人,借力“互联网+”新零售模式,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四位一体、多维互动”。

来源:闽东日报通讯员 杨远帆/文

编辑:陈娥

古田县摄影协会/图

0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