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柘荣县乍洋乡党委、政府高度融入县委、县政府“中国慢城”建设,抢抓溪口村、前楼村被列入国家传统古村落、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的有利契机,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加强社会参与,强化质效评估,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旅游发展动能。2021年吸引观光游客20多万人,沿线群众开办农家乐8家,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年收入800多万元,有效带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旅游发展,“环石山洋”生态旅游圈建设初具规模。
▶重品牌,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紧抓溪口村被列入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为契机,围绕“古”、“茶”、“慢”,不断完善村内文旅设施建设,修缮村内历史建筑、修复古道古墙、提升沿溪步道,深挖袁子卿、吴观凯等茶文化元素,打造集摄影基地、茶旅研学、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旧时光慢村。二是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岐古民居修缮提升为契机,强化国宝单位保护规划,通过开展古民居规划利用和周边环境整治,引进有实力的经营团队,计划打造集古建筑研学、茶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全国性茶文化博物馆。三是以3A级旅游景区九龙井为依托,按照“山水田园、长寿生态、诗画乡居”的规划定位,打造特色民宿体验、“阳光玫瑰”“美人指”“沃柑”农旅采摘园、创意稻田、亲水娱乐、特色农产品展陈馆等业态,打造石山田园风光主题村。
▶重特色,旅游发展动能持续增长
一是“旅游+农业”融合促发展。乍洋素有“十里翠竹,万担茶乡”之称,拥有百亩(或千羽)以上的农业基地20多个。近年来,乍洋乡依托资源优势,做强优势产业,做精特色产业,做强经营主体,促进农旅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主导产业,推进石山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产业转型升级、宝鉴宅大学生创业基地提质增效,引进黄金百香果、阳光玫瑰、克伦生葡萄、沃柑、牛奶草莓、非洲菊等十数个品种,加快农业产业链延伸,积极引导提升鑫荣竹、玉龙峰、老茶山、恒实、鸿业农业、丰收农业、默苟耕等企业产业功能,将单纯的农业种植与加工、营销、休闲观光等环节联系起来,尝试产品精深发展,全面提升乍洋农业产业品牌知名度。二是“旅游+文化”融合提质量。深度挖掘乡域茶文化、古文化、畲族文化,对辖区内乡村文化旅游元素进行有效串联和整合,实现农家乐、休闲农业观光、“一乡一品”节庆活动“三位一体”的整体发展,坚持丰富、多彩、联动的原则,通过举办旅游节、摄影节、采摘节、三月三等节庆活动,把办节办会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的平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乍洋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三是“旅游+互联网”融合增实效。不断强化数字乍洋建设,实现九龙井景区在线预约门票,扫码即可进入景区,智能导览、智能导游,实现游玩路线大大优化;建设宝鉴宅电商文化中心,实现特色农产品、旅游纪念品等线上销售,拓展旅游收入渠道。
▶重示范,旅游附加价值逐步提升
一方面,立足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前楼村作为“石山洋”门户地理区位优势,打造茶旅特色小镇,投入600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建设“茶农驿站”,提升前楼村内涵,并规划打造石山洋游客集散中心,较好改善环石山洋旅游游客体验。另一方面,以打造“浪漫山哈、田园宝镜”为目标,建设“一馆一药一园一中心”,即畲族文化展陈馆、畲药园、亲子度假乐园、电商服务中心,加快打造少数民族村品牌效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宝鉴宅畲家“三月三”少数民族文艺演出、畲家小筑丰收节,提高“畲韵村寨”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撬动畲族村发展动能。同时,投入30万元完成宝鉴宅和柯岭村村庄畲乡文化提升,鼓励“打包”发展有机茶叶、畲药种植、黑米饭、黄辣椒、养身畲宴特色产业,激活群众内生动力,目前宝鉴宅村中已有草莓、非洲菊、向日葵等采摘项目,发展农家乐1家,主题鲜明、特色突显的畲村特色风貌正在不断得到完善。
来源:柘荣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