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三色产业红色老区 绿水青山康养宜居| 福鼎市乡村振兴促进会赴库区村竹阳古岭调研

2022-06-13 17:45

6月8日,福鼎市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王鼎秦携副会长陈正良、方维通、专家顾问团民俗文化专家王丽枫、健康教育专家洪希琪等一行7人,前往“红色老区基点村”、曾经作为“闽东学三洋”典型示范村之一的叠石乡竹阳(竹洋)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活动。

王鼎秦与竹阳村两委就如何大力弘扬“闽东学三洋”(竹洋),实施红色产业规划与绿色村庄建设多规合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交流调研。

乡村振兴促进会一行实地考察了已建成的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旧址多功能厅、修复后的地下交通站和观景平台、移民公园等。触景生情,王鼎秦就此与村两委就如何大力弘扬“闽东学三洋”,打造“竹阳三色经济”;深入挖掘红色竹阳产业,拓展畲族文化,发展茶园及中草药林下经济等绿色经济;进而建设蓝色康养基地,实施红色产业规划与绿色村庄建设多规合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交流调研。

竹阳村两委依托红色资源突破口,引入来竹阳研学和来叠石景蓝康养客源,逐步展开基础设施建设。

宁德市驻村干部、竹阳村第一书记黄阿清介绍道,竹阳村两委根据上级三年工作计划,打造康养叠石的目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因地制宜促进竹阳康养产业发展。主要依托红色资源突破口,引入来竹阳研学和来叠石景蓝康养客源,分轻急缓重,逐步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引进第三方经营。南山步道(南山观星露营点),建设完成了炮台岗步道和围村后山一圈,以及之上两处炮台遗址。规划以主村为中心点,建成一个圆圈,将各个自然点衔接起来不走回头路,计划建几个网红点,聚人气打卡,将整体布局外扩延伸,让来宾游客有得逛,有得看,使乡村人气旺,村民有得赚。竹阳村党支部书记李宗绵表示,为增加村财收入,拓宽产业发展路径,村委将竹阳原老茶厂改建仓储和新建厂房向外出租,且茶园租金提高到10万/年,并计划将竹阳老房子,群众闲置房子等原有老资源进行拼盘整修,进行支部引领,牵头举办价廉物美乡村游民宿休息点。村委扶持一两户农家乐,做到有玩、有吃、有住……

乡村振兴促进会一行实地考察了已建成的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旧址多功能厅、修复后的地下交通站和观景平台、移民公园等。

次日,王鼎秦冒雨带队,奔赴同为南溪水库库区移民村——桐山街道古岭村开展乡村振兴座谈调研活动。在坐落岙里工业园区边上的古岭村驻城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座谈调研氛围十分热烈、融洽。古岭村第一书记苏秉勋,古岭村党支部书记薛巧文先后向促进会一行汇报了古岭村村情简况、2021年工作回顾与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及2022年工作思路与展望。乡村振兴促进会一行也纷纷发言,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地为古岭村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村两委表示受益匪浅。

谈到古岭,说起南溪水库,第一书记苏秉勋如数家珍。他说,古岭村主村坐落于美丽的南溪水库南岸,距市区18公里,方圆10.2平方公里,下辖18个自然村,全村居住有汉、畲、回等民族人口368户1296人,曾获得“福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产业振兴示范村”“宁德文化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古岭村历史悠久,村内至今保存着千年官道——闽浙古道。古岭村是福鼎市著名的南溪水库库区地域,是城区23万人民饮用水资源地,凝聚着上世纪70年代福鼎人民举全县之力投工投劳建水库的无私奉献精神。南溪水库坝后电站是福鼎市最早的发电站,竹坑埠头是当年通往叠石南溪、竹洋、茭阳、里湾、杨梅溪等村及浙江省泰顺雅中的交通要道。

王鼎秦奔赴同为南溪水库库区移民村——桐山街道古岭村开展乡村振兴座谈调研活动

接着,党支部书记薛巧文向促进会一行汇报。她说,2021年以来,古岭村党支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2021年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人均收入达21650元,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可是村财经济与市委市政府“百万村财、千万乡财”对照还存在很大差距。2022年,村两委以创“百万村财”为契机,盘活本村国企四个旧仓库资源,打造古岭生态旅游驿站。不仅持续推进裸房整治和公厕建设全覆盖,以道路沿线自然村为重点,推动环境综合整治。而且通过挖掘库区文化、提升王明扬烈士桥红色文化、建设品品香茶园基地茶旅文化、恢复古道香山亭,打造古岭生态旅游线路。古岭村百万村财项目,今年申请富村贷300万投资蔬菜存放点,为村财增收45万。福鼎市乡村振兴促进会副会长、古岭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陈正良参加了座谈并发言。

有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天的调研活动,王鼎秦有感于竹阳“红色引领下的三色产业”、古岭“绿水青山呵护着的古村古道”。他十分欣慰于两村带头人对于本村乡村振兴战略都有十分清晰的发展思路,寄语两村扬长避短,继续发力——“发展村财就会汇集人才,有了人才必然聚拢村财,两者相辅相成。”

来源:记者 曾云斌 文/图

编辑:苏晓洁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