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原生态的上水

2020-02-25 08:56 闽东日报 甘湖柳/文 缪华/图  

车子沿着乡间公路蜿蜒盘旋了好久,突然眼前一亮,一座镶嵌着或彩绘着凤凰图的主题广场,古朴的村庄——上水畲族村如画般呈现,以我们暂时不能解读的深惋之态,迎接了我们。

隐藏在竹林深处的福建霞浦县崇儒畲族乡的上水村,是个淳朴的畲乡村寨。初见上水,古韵十足的石砌围墙、青灰砖瓦,错落有致的古石屋,平滑的鹅卵石路,与青溪、竹影、绿色田园,以及村民们质朴和善的笑脸,交相辉映。鹅卵石铺路还原石头寨子本色,畲族凤凰图腾的路灯展现民族特色,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畲乡情调。

上水村保持着自己民族的语言,讲畲语、唱畲歌,有“二月二”“三月三”传统畲歌会。保留着畲家米酒和三月三做“乌米饭”、清明节吃“春菊糍”、四月八包“菅时粽”、九月九打“糍粑”等丰富的传统饮食文化。上水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花斗笠”和“手工刺绣畲族服饰”的发源地。古老的村寨,是目前闽东地区乃至东南地区传统畲族民族保存最完整的村寨之一。2013年获评“中国传统村落”。

但是“传统村落”“最美畲寨”的上水村,除了具备传统村落的典型特征之外,它似乎应该还有一些有别于其它村庄的特点吧。

哦,是了,它的特色,在于“原生态”!

最早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古老的民居。

村寨传统民居中,石屋寨风格十分独特,那些古老的房子,像是一窑出土已久的陶器,散落分布在这个山坳里,镀上一层时光的釉彩。老房子像一个个年迈的老者,佝偻着身子,不知道有多少的年岁了,黢黑残缺的青瓦檐上,积满尘土和枯草同。那些稻杆夹层的土墙,杉木搭架的楼阁,我不知道,是否也属于畲族建筑的独有工艺,和布局风格。

它们不像汉族传统民居的规整式住宅,讲究方位的坐北朝南,它们多数没有气派的街巷、豪华大宅,没有雕梁画栋、气势非凡,它们就这么无拘无束地,依山就势而建,它们自成一体,保留着原始的风貌。

最奇妙的,还是那些灰瓦屋顶。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底层条件决定屋顶格局,这些依山就势盖起的房子,又因势赋形搭起屋顶。向导介绍说,传统畲族村寨石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穿斗式结构,悬山顶和歇山顶,可是在这里,人们笑称只有一种屋顶:你给出怎样的墙基,我就搭配怎样的屋顶,你有多大的房子,我就撑起多大的屋顶。而这样的现实主义做派,让人看了真是无比惬意。

大门也没有什么显赫的标志,大厅就设在两个厢房之间,每座房子的围墙大门都是敞开的,随时欢迎客人的到来。人来串门,很随意就走了进来,登堂入室,少了些许的拘谨和客套。

还有,天然石块垒起的村道、围墙,满村皆是石头建筑,俨然进入一个青石构成的世界。漫步村中,干净的山石村道,曲径通幽,座座石基民居保存完整,袅袅炊烟在其中徐徐升腾。村民说,他们的先祖每日劳作完毕,顺手扛一些石头回来,日积月累,就铺成了这样规模的道路和墙体。粗糙杂乱的野性,在人工的糅合下,有序地排列在溪岸边、道路上,蔚然形成这样的石寨古村,默默守望着岁月的流逝。

甚至于村庄的乳名:水漕垄,也是如此的拙朴。有人说,村庄像一把收放自如的扇子,水漕垄村的古民居,就沿着这把扇面,从半坡向溪边排列开来,扇骨聚拢起来的中心部位,就是溪流交汇处。这里有一片浓荫蔽日的小树林,几棵老树,说不上准确的年轮,见证着村庄的历史。大约是人们依着这条溪流的上下游,将村庄分为水漕垄村的上部和下部,简称“上水”和“下水”两个自然村。要不,想想看,如果上水村得名于道家哲学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那么,与它同本同源的下水村,又该作何解释呢?

就连那些花花草草,也是那样的药性天成。

身处大山,自给自足,畲民多分散居住,缺医少药,畲家人为了生存繁衍,在长期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摸索出“一把青草,一根银针”的经验,自个儿学会对症下药。但凡有个头疼脑热,就用青草熬汤来治疗,各种植物在他们眼里,几乎都是良药。畲家人世世代代住在深山里,积累了许多治疗病痛的经验,这样的草,和这样的方法被结合在一起,就成了“畲医畲药”。

在村中走走,只见房前屋后,园中坡边,都种有中草药,人家的屋里屋外,晒着或晾着的,也是一排排的青草,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香。“这是水蕹菜,主治食物中毒;这是衫寄生,主治风湿痹痛、四肢无力;这是樟莲,主治高血压、胃病……”村民对于传统畲药,如数家珍。

此时,正当紫茉莉花开旺盛,路边的花儿吐出浓郁的香气。有老者指着它们说:“这能治疗跌打损伤,腰痛,骨折,瘀血肿痛,风湿关节酸痛。”他的理由是:你看它膨出的枝节,多像人体的骨节,一定是治疗骨关节的神药。

哦,山中无闲草,遍地皆灵药,人和山水,就这样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