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上学路上

2020-06-13 10:50 闽东日报 郭晓莹  

徐龙近/摄

小时候,和父母的工作一起迁徙,待过不同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我从出生一直到小学一年级,都在那里生活的竹管垅乡。那时候我们家就住在学校旁边的一幢两层楼的小土房中,打开房门便是一片茶山。

我8岁才读一年级,但一年级不在我家旁边,是设在村里,学校离我住的地方有半个小时的脚程,没有父母接送,需要小小的我独自走那么远的路上学放学,而这条路也给了我对山野的认识:春天,看田垄上一排一排的豌豆花开,蜂飞蝶舞;小满过后,看农人将秧苗插入水田中,然后一天天长高、扬花、抽穗、结实;野牵牛在路边恣意绽放;等到秋天,上学路上看到的田野已经是课本中描写的丰收景象了;寒冬,尽管手冻得通红,小伙伴们还是会去田里捧冰块,吹出一个小洞,再用草绳串起来,拎着走在路上,看它一点一点融化。

学校是在村祠堂的二楼,爬上高高的木楼梯,一二年级的二十多个学生集中在一间有天窗的房间里混合上课。教室前面有一块木质的大黑板,老师给一年级的同学带读过拼音布置了书写,就给二年级的同学讲课文。黑板中间画一条线,左右两边分别是一二年级的内容,偶尔二年级学生也会过来帮忙老师给一年级同学纠正下错别字。这就是我最早认识的“复式教学”。下课了,我们就在尘土飞扬的楼梯口玩玩翻绳,或者下到一楼宽敞点的大厅奔跑,我的跳皮筋、踢毽子、跳方格的基本功都是在那时候练就的。

这条上学路是要经历“风险”的。祠堂前的广场经常有人家养的鹅在那散步,喜欢一摇一晃地追着小孩跑,如果你手上拎着篮子或者捧着纸包的东西,它以为有吃食,就会啄住你的裤脚拖住不放,我是经常见着它就要远远避开的。上学的路上一定要经过一户养着狗的人家,那门前常年趴着一黄狗,对每个经过的人都怀有敌意,只要你走得快些,它就会冲着你吠叫,以致于我每一次经过这里都是蹑手蹑脚的。有一次,同行的小伙伴看它似乎在昏睡,就快速地跑起来,狗儿弹起来就追,我也慌乱地跟着最后,结果被咬了一口。那时候没有什么狂犬疫苗,回家母亲就用嚼好的米饭敷在伤口处,一两天后就好了,幸好也没留下什么后遗症。一年级下学期的六一节,我入队了,母亲给我缝了一条新的红裙子,入队仪式在另外一所中心小学举办,中午要带饭,母亲给我装好了一罐酱油饭,我穿着新裙子背着饭罐走山路、过溪流,在跳过溪涧的石头时,“哐”的一声,书包里的饭罐不小心翻了,流出来的酱油汁淌在裙子上。那个六一节,没有午餐,更有穿着一条充满酱油味的裙子的慌乱一直留在了记忆里。回去以后,母亲教我用饭粒来搓洗这个酱油渍,可无论如何用力洗,还是残留一小块印渍在裙子上。

我在祠堂上完了一年级,二年级我去了凤阳乡。学校还是在当地的大祠堂中,但家离学校就一条街的距离,上学的路上没有机会看到山野了。

四年级开始,我随父母到了斜滩镇,此后一直到高中毕业才离开。这是一个古镇,一条河从镇的北边流到南边,然后汇入其他河流,据说会一直到出海口。这里曾经是本县通过另外一个县城的航运的起点,一条河,连接着山与海。两岸居住的人家如果不想绕远路,就通过渡船往来。河边的人家是吊脚楼,吊脚楼的二层连着街道,有的人家会卸下门板来开店,卖些日杂和南货(外县市来的海鲜干货),也有本地的青草铺和面条铺,后面还逐渐增加了一些文具店、小食店和糕饼铺等。我去上学,日日要经过这些店铺。小孩子最喜欢看着饼店的师傅揉面,捏饼子上炉子烤。每到中秋节临近,满街都是混着肥肉香的中秋饼的味道。街上还有让我们既害怕又喜欢看的给过世的人搭“宅子”的手艺人,每当街口贴出“讣告”,就会见到那个戴着缺了一条腿的眼镜师傅,围着围裙在街边开始用纸张和竹条搭建花花绿绿的大宅子,胆子大一点凑近去看,这个大宅子时经常会看到不同的“世界”,房间里有大电视、自行车,还有电话。搭建好的精美“宅子”在街上只放一两天,然后就随着送葬的队伍咿呀哇啦地送到坟地烧了。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大石块泛着亮光,街边的人家日复一日安详地生活着。吊脚楼是木头毗连屋,最怕火,有一年中秋,一场大火烧了沿河边的一大片,以后新建的房子都是砖石结构的,此后,便再也没有吊脚楼了。长大后读沈从文的《我读一本大书同时也读一本小书》,写到他童年在凤凰,河边也是吊脚楼人家,他自己常常绕道上学,经过很多有趣味的地方,看许多有趣的事物,他说“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我心中暗想,我也是有过这样的上学路的,水边人家的孩子自有自己无穷的想象和实在的乐趣。

古镇交通发达,是四里八乡的商品集散地。每个月会有一次赶集日,叫“赶十三”,也是各农户人家农产品的交易日和商户人家的商品展销日。这一日,各种物品,还有鸡鸭鹅猪等活物都满满当当挤满了街道,让人眼花缭乱。正月里的“赶十三”最热闹,除了无比丰富的物品外,还有难得一见的民俗表演——“搬铁枝”,在高高的铁架子上矗立着(固定着)真人扮演的各路神仙或者传说中的人物。小孩子们喜欢的是“西游记”群组造型,我最喜欢看的则是其中的“白骨精”,她那么美,裙钗艳丽、衣袂飘飘。有一回,上头的“白骨精”的扮演者是我的同班同学,于是心中还很自豪了一阵子。她家是开扁食店的,我们就经常结伴到她家去吃撒了葱花泛着油光的扁食。中学毕业时,大家一起去拍毕业照的时候还一起拍了合影,那是我们那个时候唯一的“追星”吧。

长大后时常梦回的都是童年生活的地方。也许是因为这一段的所见是一生的记忆最深处的光影。我时常在想,现在的孩子上学路还和我一样吗?他们的上学路很多是在车上的,那快速掠过的景象也多是挤挤挨挨的人群和建筑物,他们是没见过活泼泼的山野和活色生香的街道的。而我的上学路,是走出来的,所见都是风景。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