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太姥山下丨外婆的粽子

2020-06-20 08:58 阮梦昕  

距离端午节还有十来天,外婆就托人从老家捎来了我最爱吃的花生肉粽,说是让我这“糯米袋”先解解馋。打开袋子,浓浓的粽香扑鼻而来,整个人瞬间被一阵暖意包裹。

粽子还是温热的,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剥开箬叶,咬上一口,糯米清香绵软,肉馅肥而不腻,熟悉的口感,瞬间化成了幸福的味道,一直滑进了胃里,甜糯的酥香直透肺腑,甜入心底。

端午,是一个氤氲在艾香里的传统节日。“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我们周宁,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洒扫庭院,然后将菖蒲和艾叶用红丝线捆扎成一小把,挂在门楣两端,犹如过年贴春联一般,说是既能杀菌,又能避邪驱鬼魅。从小到大,门上插艾一直是我们家必不可少的环节,那艾叶沁出的清香在初夏的空气里低回婉转,淡淡的,沁入心脾。


周宁是山城,端午节没有赛龙舟之类的民俗,过得简朴而平淡。感觉端午就是粽子,粽子就是端午。于是,一入农历五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包粽子,准备过端午。随着粽子的清香在大街小巷上空不断飘溢,传统节日的气氛和韵味也就越来越浓地萦绕在小城明朗的土地上。

包粽子不仅是一门细致的手工活,也是一个程序繁多的技巧活。每年在端午的前几天,外婆就开始着手做各种准备。先是到山上砍回一些杨桐树或黄荆树的枝叶,在阳光下晒到半干时堆放到一个大铁锅里烧成灰,然后将木灰放到一个竹制容器里用清水冲滤、沉淀,再将残渣滤除。过滤好的灰水呈金黄色,俗称“金水”,有种特别的清香,用来浸泡糯米,以灰水中的碱性增加粽子的糯感和保质期,也让粽子带上灿烂的金黄色,增加节日的喜庆。外婆还根据家里大小的喜好,事先准备好糖豆沙、五花肉、蜜枣等馅料。无论是从箬叶的采摘到清洗或稻草芯的精挑细选,还是糯米的淘洗浸泡和粽子的包裹蒸煮等程序,外婆始终都做得一丝不苟。

外婆包粽子娴熟利落,速度很快,且外形美观,看外婆包粽子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她先用两片箬叶上下重叠着折起卷成一个三角的斗状,放入一半糯米,接着放进一团甜豆沙或者一块腌制好的五花肉,再用糯米填满、压实,将上端的箬叶折下来盖住三角斗,然后反折以确保边缘不留缝隙,再往边上一卷一折,用拇指捏住,然后用一根稻草芯上下环绕两圈捆扎起来,一个精致结实而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我总是像欣赏艺术品一样这个摸摸,那个嗅嗅,垂涎欲滴的样子惹得兄弟姐妹好一阵哄笑,“糯米袋”的绰号也就是这样被叫起来的。

包好的粽子,母亲就十个一匝将它们整齐地码在桌子上,按照不同的内陷和口味做好记号,然后全部垒入大锅,加满水,上面铺一层观音竹叶,开始烧煮。不一会功夫,箬叶和着糯米的清香便随着升腾的蒸汽溢出锅外,整个院子都飘散着诱人的香味,馋得我口水直流。煮粽子于童年的我来说,就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好不容易等到粽子出锅,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取出一个,剥开箬叶,那金黄中夹着点点花生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出一股特有的粽香。顾不上烫嘴,咬上一口,肉香、糯米香、箬叶香一起融在嘴里,过节的滋味瞬间从舌尖弥漫到全身。外婆在一边不时叨着:“慢着吃,别噎着。”眉目间流露的尽是慈爱。想来好笑,那时家里包的粽子,几乎都成了我这个“糯米袋”端午节前后的主食。

那时候,似乎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粽子。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天天都如逢年过节,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能吃到粽子,还什么馅儿的都有。可是,买回来的粽子,却怎么也吃不出那种唇齿留香的味道,更感觉少了些许别样的情怀。一直以来,我最爱吃的还是外婆亲手包的粽子,那独有的味道,裹着外婆浓浓的爱,一直飘香在我心里,如同陈年的老酒,愈久弥香。

而今,年事已高的外婆虽无法亲自给我包粽子,可她依然会托别人给我包上两匝我最爱吃的花生肉粽。那馨人的粽香,裹着外婆深深的爱,让我的每一个端午节都特别温暖。

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