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做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决策部署。新年伊始,市教育局积极谋划2023年我市初等教育工作,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出实招出新招,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作思路是:
全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抓好4项工作:
提前谋划,保障入学。要求各地要未雨绸缪,谋划好2023年秋季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特别是中心城区、霞浦、福鼎等县(市、区)小学入学压力较大,做好摸底,提前安排。进一步完善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制度,加强对招生工作的规范管理,提前研究部署,确保小学招生工作稳定有序。持续落实随迁子女“两为主”政策,公办学校就读比例90%以上。
创建“管标”,以评促建。持续开展“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工作,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2023年根据省里相关指标,全市小学创建19所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加强对创建评估工作的指导,以评促建。
集团办学,创新模式。创新教育共同体办学和管理模式,打造宁德师院附小一校三区教育共同体办学优质品牌。加强对纳入教育共同体建设的101所农村薄弱小学的委托管理,提高对口帮扶成效。组织召开2023年全市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现场推进会。
温馨校园,积极创建。按照《宁德市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与评估标准》,把乡村学校校园校舍“硬环境”与精神文化“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创建教育质量有保证、文化健康向上、师生关系和谐的温馨校园,以创建乡村温馨校园为载体,提高乡村小学办学水平。2023年,创建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温馨校园30所左右。
大力推动内涵建设,促进初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抓好6项工作:
加强引领,示范辐射。推动优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面向县域以上的教学开放活动,打造一批我市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品牌。开展宁德市第8届学校管理者风采展示活动,推动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推进省级教改示范基地校建设,序时落实省教育厅工作部署,强化跟踪指导,跟进省级教改示范基地校认定工作。
监测质量,引领改革。开展宁德市2023年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创新监测方式方法,发挥诊断、反馈、改进、提升等功能。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掌握学生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及核心素养,引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狠抓常规,形成常态。深入落实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常规管理标准30条,抓常态、常态抓,抓出成效,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开展2023年小学教学常规抽查活动。
民族教育,交融共进。继续实施民族教育提升工程。进一步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强民族文化传承,重视特色办学、特色教育。深化民族学校与优质普校的共同体建设或委托管理,组织开展2023年全市中小学民族教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持续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落实适龄残疾儿童“一人一案”教育安置,巩固入学水平。提升市、县特教资源中心专业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全纳教育、融合教育,举办第16届宁德市特殊教育研讨会,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双减”赋能,提质增效。编辑2-3期全市“双减”工作典型案例,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创新拓展课后服务模式,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行课后服务“2+N”模式,利用课后服务阵地,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来源:宁德市教育局初教科
编辑:杨哲源
审核:林翠慧 林珺